三峽鎮志 目錄
第一章《地理》
◎境 域
一、位 置
二、四境與接臨鄉鎮
三、本鎮面積、長寬、周圍
(一)沿革
(二)現況
◎地形與地勢
一、地 形
二、地 勢
◎氣 候
一、平均氣溫
二、降雨量
三、氣候型態
四、氣候災害
◎山 岳
一、概 說
二、山 嶽
三、名 山
(一)鳶山
(二)獅頭山
(三)北插天山
(四)溪南山
◎河 川
一、河道之變遷
(一)上古河川之襲奪
(二)近代沖積平原河道之消長
二、水 系
(一)大漢溪
(二)三峽溪
(三)橫 溪
◎地 質
一、地 層
二、地 質
◎土 壤
一、土壤成因及其分類
二、土壤概性及其分布
第二章《開闢拓殖》
◎先 民
一、史前時期概述
二、本鎮史前遺址
三、先住民之生態與遷移
◎鎮域之開發
一、地名
(一)舊地名之沿革
(二)日治時期地名名稱變更對照表
二、墾殖
(一)概說
(二)清代之開拓
(三)劉銘傳、林維源之撫墾
(四)本鎮山地的墾殖
(五)海山堡之形成與村莊之發展及人口
(六)聚落形成的經過
(七)灌溉與水租
三、市街之發展
(一)三峽
(二)橫溪、溪北
(三)成福
(四)大埔
(五)八張
(六)礁溪
◎有關本鎮開闢之古文書
一、本鎮相關古文書詳目
二、古契選錄
第三章《住民》
◎人口
一、清代
二、日治時期
三、光復後本鎮之人口
◎氏族
一、概說
二、姓氏統計
三、各里氏族統計
四、先住民社族分佈
第四章《行政》
◎沿革
一、政治制度與行政區域(地方制度之變遷)
(一)清代之地方官制
(二)日治時期之地方官制
(三)光復後之行政制度
二、行政區域之變遷
(一)清代
(二)日治時期
◎舊吏治機關
一、三角湧警察署、三角湧保良分局
(一)三角湧警察署
(二)三角湧保良分局
二、三角湧辨務署
(一)辨務署
(二)庄長
三、三角湧支廳
(一)支廳長
(二)支廳長職掌
(三)配置定員
(四)支廳下之轄屬關係
(五)區(庄)長及區(庄)長役場
四、三峽庄(街)役場
(一)庄(街)長
(二)庄(街)組長與職掌
◎組 織
一、三峽鎮公所之組織與職權
(一)自治法規
(二)組織規程
(三)首長
(四)編制員額配置表
(五)人事異動
(六)鎮公所歷任主管
二、三峽鎮調解委員會
(一)概述
(二)會務
(三)委員與任期
(四)歷屆調解委員
◎山地行政
一、清代之撫墾
二、日治時期之蕃政
三、光復初之山地行政
◎戶籍行政
一、清代戶政概說
二、日治時期之戶政
(一)臨時戶口調查
(二)國勢調查
三、光復後之戶政
(一)戶政機關(三峽鎮戶政事務所)
(二)戶籍行政
(三)戶口普查
◎社會行政
一、概述
二、社會救助
三、社區發展
四、兒童福利
五、老人福利
六、垃圾處理
七、公墓管理
◎村里概況
一、里鄰沿革
(一)光復前之保甲
(二)光復後之里鄰
二、三峽里
三、秀川里
四、八張里
五、中埔里
六、礁溪里
七、安溪里
八、中正里
九、介壽里
十、永館里
十一、鳶山里
十二、龍埔里
十三、弘道里
十四、大埔里
十五、嘉添里
十六、添福里
十七、溪南里
十八、溪北里
十九、溪東里
二十、成福里
二十一、安坑里
二十二、竹崙里
二十三、金圳里
二十四、五寮里
二十五、插角里
二十六、有木里
第五章《地方自治》
◎清代
一、清代之鄉治
(一)鄉治
(二)清代晚期之三角湧街庄
◎日治時期之自治
一、概 說
(一)派任之庄協議會
(二)自治改正
二、三峽庄(街)協議會
(一)庄(街)協議會概況
(二)第一屆庄協議會
(三)第二屆庄協議會
(四)第三屆庄協議會
(五)第四屆庄協議會
(六)第五屆庄協議會
(七)第六屆庄協議會
(八)第七屆庄協議會
(九)第八屆庄協議會
(十)第九屆庄協議會
(十一)第一屆街協議會
三、人民總代與區委員
(一)人民總代
(二)區委員與保正
四、州協議會員
(一)臺北州協議會
(二)本庄之州協議會員
◎光復後之地方自治
一、光復地方自治之推展
(一)概說
(二)鎮民代表會
(三)里民大會
二、各級民意代表選舉
壹、鎮民代表選舉
(一)鎮民代表會概況
(二)第一屆鎮民代表選舉
(三)第二屆鎮民代表選舉
(四)第三屆鎮民代表選舉
(五)第四屆鎮民代表選舉
(六)第五屆鎮民代表選舉
(七)第六屆鎮民代表選舉
(八)第七屆鎮民代表選舉
(九)第八屆鎮民代表選舉
(十)第九屆鎮民代表選舉
(十一)第十屆鎮民代表選舉
(十二)第十一屆鎮民代表選舉
(十三)第十二屆鎮民代表選舉
(十四)第十三屆鎮民代表選舉
(十五)第十四屆鎮民代表選舉
貳、縣(參)議員之選舉
(一)縣參議員之選舉
(二)臺北縣第一屆縣議員之選舉
(三)臺北縣第二屆縣議員之選舉
(四)臺北縣第三屆縣議員之選舉
(五)臺北縣第四屆縣議員之選舉
(六)臺北縣第五屆縣議員之選舉
(七)臺北縣第六屆縣議員之選舉
(八)臺北縣第七屆縣議員之選舉
(九)臺北縣第八屆縣議員之選舉
(十)臺北縣第九屆縣議員之選舉
(十一)臺北縣第十屆縣議員之選舉
(十二)臺北縣第十一屆縣議員之選舉
(十三)臺北縣第十二屆縣議員之選舉
參、臺灣省議會議員之選舉
肆、中央民意代表之選舉
(一)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額選舉
(二)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三、各級自治機關首長選舉
壹、里長選舉
(一)概說
(二)第一、二、三屆里長之選舉
(三)第四屆里長之選舉
(四)第五屆里長之選舉
(五)第六屆里長之選舉
(六)第七屆里長之選舉
(七)第八屆里長之選舉
(八)第九屆里長之選舉
(九)第十屆里長之選舉
(十)第十一屆里長之選舉
(十一)第十二屆里長之選舉
(十二)第十三屆里長之選舉
(十三)第十四屆里長之選舉
貳、鎮長選舉
(一)第一屆鎮長之選舉
(二)第二屆鎮長之選舉
(三)第三屆鎮長之選舉
(四)第四屆鎮長之選舉
(五)第五屆鎮長之選舉
(六)第六屆鎮長之選舉
(七)第七屆鎮長之選舉
(八)第八屆鎮長之選舉
(九)第九屆鎮長之選舉
(十)第十屆鎮長之選舉
(十一)第十一屆鎮長之選舉
參、縣長選舉
四、選舉訴訟與重選、補選
(一)鄉鎮縣轄市區長選舉訴訟
(二)重選與補選
五、選舉統計
(一)歷年選務
(二)本鎮近年選舉統計
第六章《地政》
◎光復前的土地制度與土地行政
一、清代
(一)清代土地制度
(二)田地清丈、清賦
二、日治時期土地行政
(一)土地調查
(二)土地整理
(三)地籍測量
(四)田地登錄面積統計
(五)三峽庄業佃會
◎光復以後之地政
一、土地改革
(一)實施耕者有其田成果統計
(二)三七五減租成果統計
(三)公地放租成果統計
(四)民國五十三年至五十三年地價征收情形概況表
(五)實施都市平均地權
(六)公辦市地重劃
二、租佃委員會
三、地政業務
(一)一般業務
(二)地籍重測
第七章《財政、專賣、金融》
◎財 政
一、光復前之財政發展
二、光復後之財政發展
◎專 賣
一、清 代
(一)樟腦官辦
(二)茶、材木釐金
二、日治時期之專賣事業
(一)鴉片
(二)食鹽
(三)樟腦
(四)煙草、酒類
◎金 融
一、光復前之金融發展
二、光復後之金融發展
第八章《社會》
◎家庭
◎人民團體
一、三峽鎮農會
(一)沿革
(二)光復前之三峽鎮農會
(三)光復後之三峽鎮農會
二、民間社團
(一)老人會
(二)救國團
(三)三峽國際青年商會
(四)三峽國際獅子會
(五)三峽國際同濟會
(六)婦女會
(七)婦聯會
(八)工商婦女聯誼會
(九)體育會
◎社會活動
一、光復前之革命運動
二、光復後之社會運動
三、社會活動
◎合作事業
一、光復前
(一)合作行政
(二)合作法規
(三)產業組合
(四)農業會
二、光復後之合作事業
(一)合作行政
(二)合作社
(三)合作農場
第九章《建設》
◎日治時期重要建設
一、三角湧支廳廳舍
二、街區改正
三、市場建設
四、公會堂建設
五、公園建設
六、三峽庄役場
七、報時機設置
八、下水溝工事
九、防洪護岸設施
十、三峽神社營造計劃
◎光復以來之建設
一、光復初期之建設
(一)推行公共造產
(二)重整公園
(三)道路、橋樑、下水溝建設
(四)其他主要建設
二、都市計畫
(一)三峽都市計畫
(二)台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計畫
(三)三峽老街保存區細部計畫並配合變更主要計畫
(四)三峽鎮整體發展規劃
三、近年地方公共建設
(一)公有零售市場
(二)公園工程
(三)路燈工程
(四)自來水裝設
(五)市街道路建設
(六)橋樑工程
(七)排水工程
(八)停車場闢設
(九)公共建築
◎水 利
一、清代之水利
二、日治時期之水利
三、光復後之水利
(一)灌溉水圳
(二)河川防洪
第十章《交通》
◎交通沿革
◎河運與津渡
一、河運
(一)碼頭
(二)舟船
(三)水運之衰微
二、渡
(一)橫溪渡
(二)三峽渡(三角湧渡)
(三)鳶山渡
(四)二甲九渡
◎輕便軌道
一、概 說
二、海山輕鐵株式會社
(一)成福輕便軌道公司之成立
(二)改組海山輕鐵株式會社
三、三井合名會社三峽事業部
(一)會社沿革
(二)輕便軌道
四、輕便軌道之佈設
(一)鶯歌大寮線
(二)三井社用路線
(三)三峽─五鬮線
(四)礁溪─湊合線
(五)中埔─圳子頭線
(六)礁溪─白雞線
五、光復後之輕便軌道
◎公 路
一、清 代
二、日治時期
(一)概述
(二)道路建設
(三)三峽庄之道路
三、光復後之公路建設
(一)公路修築
(二)公路養護
(三)公路里程
(四)公路系統
(五)橋樑
四、臺三線
(一)公路系統
(二)板橋─三峽道
(三)三峽─大溪道
五、臺七─乙線(大埔─三民道)
(一)公路系統
(二)開築沿革
(三)拓寬、改善、舖設路面
(四)橋樑
六、一一○縣道
(一)公路系統
(二)新店─三峽道(長一九•五公里)
(三)三峽─桃園段之三峽鶯歌道
七、鄉 道
(一)三峽─柑園道
(二)永館─鳶山道
(三)湊合─熊空道
(四)三峽─弘道道
(五)頂礁溪─竹崙道
(六)竹崙─三層坪道
(七)建安─雙港仔道
(八)新安─柑仔腳道
(九)產業道路
八、北部第二高速公路
九、公路交通運輸
(一)汽車運輸業之創設與營運(海山自動車株式會社)
(二)臺灣汽車客運公司三峽客
(三)民營客運汽車
◎郵 政
一、光復前之郵政
二、光復後之郵政
◎電 信
一、沿革
二、概況
三、業務概況
第十一章《農業、畜產業》
◎農業
一、農業環境
(一)地形與水系
(二)氣候與土壤
二、農業生產
(一)食糧作物─稻米
(二)耕地與農業戶口
(三)普通作物
(四)特用作物
(五)園藝作物
三、農田水利
(一)水利管理機構之演變
(二)灌溉設施
四、特殊作物
◎畜產業
一、家畜
(一)牛
(二)豬
(三)羊
(四)鹿
二、家禽
(一)雞
(二)鴨
(三)鵝
(四)火雞
第十二章《林業》
◎林業概況、林相
一、針葉樹類
二、闊葉樹類
三、竹類
◎清代之林業
一、概說
二、樟腦業
◎日治時期
一、林政與管理
二、伐木業
◎光復以後
一、林政管理
二、山林面積
第十三章《工業》
◎清代
一、染布業
二、製腦業
三、炭薪業
四、製茶業
◎日治時期工業之發展
一、概述
二、製腦業
(一)三井合名會社製腦部
(二)台灣製腦株式會社三峽監理詰所
三、染布業
四、碾米業(碾米工業)與米粉製造業)
五、製茶業
六、製材、木製品業
七、食料工業(製糖、製酒、製油)
八、電力事業─變電所
◎光復以來之工業
一、光復後工業之發展
二、工廠現況
三、特定事業
(一)臺灣電力公司三峽服務所
(二)臺灣省自來水公司第十二區管理處板新給水廠
(三)聯勤飛彈製造中心
第十四章《商業》
◎清 代
◎日據時期
一、市集交易
二、商業團體、會社、市場
三、農會
◎光復後
第十五章《礦業》
◎概說
◎礦產與礦區
一、煤田概況
(一)煤田之分佈
(二)煤田之地質
(三)煤層
(四)煤田之地質構造
(五)煤質與儲量
二、三峽煤田
◎煤礦之開採
一、日治時期之煤礦
(一)煤田調查
(二)煤礦業之發展
(三)臺陽礦業株式會社海山礦業所
二、光復後之煤礦業發展
(一)礦藏開發
(二)煤礦之開採
(三)礦業團體
三、各煤礦概況
(一)成福煤礦
(二)三峽煤礦
(三)利豐煤礦(原大豹煤礦)
(四)金敏煤礦
(五)海山三坑(原同益煤礦)
(六)海山二坑煤礦
(七)海山一坑煤礦(舊宏明、天富煤礦)
(八)聯春煤礦
(九)永達煤礦
(十)忠義煤礦
(十一)德山煤礦
(十二)陽德煤礦
第十六章《衛生》
◎概 說
◎日治時期
一、改正市街
二、建設自來水、污物清除
三、傳染病預防注射、防疫所
四、助產士、護士
五、藥劑管理
◎光復以後之衛生
一、沿革
二、醫療保健
(一)本鎮衛生所之各項醫療行政及保健服務工作包括有
(二)出生及死亡統計
三、醫藥管理
第十七章《警政》
◎清 代
◎日治時期
一、警察制度之演變
二、警察機關之變遷
◎光復後警政
第十八章《軍事》
抗日古道
三峽義軍抗日
◎清 代
一、番害與隘防
(一)番害
(二)隘防
二、屯丁
(一)林爽文事變波及三角湧
(二)屯田
三、撫墾
(一)北路隘勇
(二)三角湧撫墾分局(兼設三角湧換番官市局)
四、分類械鬥
(一)閩、粵爭地
(二)漳、泉之爭
(三)隘門
五、兵燹
◎日治時期
一、抗日活動
(一)隆恩河、三角湧之役
(二)後續抗日行動
(三)日治初日方在本地之守備兵力
二、鎮壓原住民
(一)山坡諸役
(二)隘勇線
◎光復後之役政
一、本鎮兵役機構概況
(一)沿革
(二)兵役課編制
二、兵役行政
(一)業務概述
(二)徵兵處理
第十九章《教育文化》
◎教育事業
一、清代
二、日治時期
(一)三峽尋常小學校
(二)公學校
三、光復後
◎社會教育
一、日治時期之社會教育
二、光復後之社會教育
◎學術
一、清代考選
二、學位
(一)博士
(二)碩士
三、研究著述
◎藝文
一、詩文
(一)三峽詩社徵詩
(二)前人及時人詩作
(三)前人及時人文作
(四)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徵聯
(五)三峽興隆宮楹聯
(六)八張福正宮楹聯
(七)弘道宮楹聯
第廿章《民俗》
◎歲時之俗
一、正月
二、二、三、四月
三、五、六、七月
四、八、九、十月
五、十一、十二月
◎婚嫁之俗
一、議婚
二、訂婚
三、結婚
◎喪葬之俗
第廿一章《宗教》
◎光復前之宗教信仰
一、本鎮移民社會宗教信仰之形成與發展
(一)概說
(二)民間信仰
(三)寺廟的創設
二、基督教信仰之傳入(長老會)
三、日治時期之宗教信仰
(一)寺廟重建
(二)宗教信仰之發展
(三)日本神教信仰之推動
第廿二章《人物》
◎開 闢
陳 瑜
李國開(1708∼1777)
董日旭
陳金謦
翁儕寬(1805∼1858)
◎抗 日
蘇 力(1838∼1910)
蘇 俊
陳小埤(1958∼1895)
蘇根銓(1964∼1895)
陳有善(1871∼1895)
翁景新(1844∼1896)
林久遠(1854∼1900)附(林深淵)
林成祖(18 ∼1896)
李三朋(1842∼1910)
◎官紳鄉賢
達●良太郎(18 ∼19 )
陳種玉(1857∼1926)
陳嘉猷(1959∼1935)
林金井(18 ∼1921)
陳國治(1865∼19 )
陳 佞(1872∼19 )
林清溪(1876∼19 )
陳斐然(1877∼19 )
劉清港(1885∼1930)附劉山田、劉山溪
陳佛齋(1887∼1937)
陳炳俊(1886∼1952)
鄭 乞
蘇欽讓(1886∼19 )
周炎山(1886∼19 )
張心愛
林 義(1902∼1986)
秦明傳(1903∼19 )
陳秀根(1903∼19 )
周火石(1904∼19 )
陳通寶(1906∼19 )
顏 河(1911∼1988)
吳寬廷(1914∼198 )
黃 欉( ∼1971)
◎藝 文
葉建寅(書家)
李樹生
周金燦(書家)
李梅樹(1902∼1993)(藝術─寫實畫家)
周錢木(耀東)(19 ∼198 )(詩文)
黃景南(1919∼1990)(詩文)
蘇大興(1920∼1991)(詩文)
第廿三章《勝蹟》
◎名勝
一、橫溪線
二、三峽河流域線
(一)闢建目標
(二)農業發展目標與方向
(三)景觀資源之一─自然景觀
(四)景觀資源之二─人文景觀
(五)景觀資源之三─旅遊景觀
三、三峽拱橋
四、老街
(一)早期墾拓
(二)街肆漸興
(三)撫番重鎮
(四)日軍焚街
(五)街的重建與發展
◎古蹟
一、寺廟(長福巖清水祖師廟)
(一)沿革
(二)清水祖師
(三)祖師廟巡覽
◎歷史遺址
一、抗日古道
二、陳邱之碑
三、殉難警察官之碑
第廿四章《大事年表》
◎三峽大事年表
清代
日治時期
光復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