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住民

第一節 人 口 第一項 清 代

  臺灣原為荒服之地,與中國大陸僅為一水之隔,其歷史之演變,以及初期人口之遷移,均與中國大陸有著密切之關聯。自五胡之難,晉室南渡,中原氏族亦多避亂南遷,其後即輾轉流徙而至閩、粵、臺、澎。有明萬曆、天啟以前,漢人渡海入臺者,已為數眾多;當明朝嘉慶中葉,漳、泉兩州人氏至臺灣者,已有數千人;荷據末期,臺灣全島人口土著約十五萬人,漢人約在五萬人左右。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及其周緣(含海山區)係平埔族之一的凱達格蘭族之分佈範圍。海山地區大嵙崁溪河域及山麓即此族居息地,聚有霄裡、擺接、龜崙、武嶗灣等社;在大嵙崁溪右岸深入內陸的高山地帶則有泰雅族人散居其間,聚集有大豹、詩朗等社。至明朝永曆十五年(1661),鄭成功驅荷復台,閩粵義民大舉渡海追隨,為漢人移住暨開發台灣史上最重要之一頁;據估計鄭氏時代之漢人約十二萬人,土著則約有十餘萬人。
  北部臺灣的開發略晚於南臺,且早期陸路不暢通,南北交通多經海陸由淡水上岸,故北部的開發係由淡水河下游的台北盆地平原地帶開始,再往淡水河上游(即大嵙崁溪)地區進墾。海山莊的漢人移民,始於康熙廿四年(1685),泉州人陳瑜獲得海山莊之開墾墾照,至今鶯歌之南靖厝開墾時,然清初由於移民禁令極嚴,公開來台者不多,所墾之處亦未及內山;其後禁令漸弛,閩粵之人接踵而至,乾隆二十年(1755),董日旭入墾本鎮,其後入墾之人日漸增多,漢人入居鎮域者亦大增,至同治年間,以三角湧街為中心之東西南北皆有漢人的聚落形成。然則有清一代本鎮之人口究竟若干?因資料闕如,雖未敢臆測,若以日大正四年(1915)之人口統計一萬三千六百餘人而追溯,常態下應在萬人之下。

第一節 人 口 第二項 日治時期

  本省在清代以前,人口資料甚少,光緒二十一年(1895,明治二十八年),日人據台;最初數年,因日軍之蹂躝與我義軍之抗拒,地方不穩,日據總督府遂無法推行其政令,是以有關人口之查記,均付闕如。直至明治三十八年(1905),乃根據臺灣總督府令第九十三號頒佈之臨時戶口調查規則,舉辦第一次臨時戶口調查,除『蕃地』外,於全島各地一律舉行詳密調查,並為日人奠定台灣戶口基礎之始;大正四年(1915)舉行第二次臨時戶口調查。此後,將台灣之人口調查併入日本之國勢調查,於大正九年(1920)於台灣舉辦『第一次國勢調查』,嗣後則每隔十年,舉辦大調查一次,並於每十年間之第五年,舉行簡易調查一次。計自大正九年起,至昭和十五年(1940)之二十年間,共舉行大調查三次(大正九年、昭和五年、昭和十五年),簡易調查二次(大正十四年、昭和十年),合前兩次臨時戶口調查,總計日據時期,共舉辦七次人口普查。
  日據時期本省第一次臨時戶口調查,共有三、○三九、七五一人,至於本鎮人口若干,因資料闕如,則不得其詳。本鎮較詳實之人口統計資料,始見於大正四年(1915),桃園廳報統計摘要所載,其次為根據大正十四年(1925)『第二次國勢調查』及以後出版之臺北州統計書與市街庄概況而得之資料。茲依上述之資料,將日據時期本鎮歷年戶數及人口數列表如下:

年  代

戶  數

人  口  數

合計

大正四年

2,385

 

 

13,692

大正六年

2,473

 

 

13,838

大正七年

1,504

 

 

14,030

大正八年

2,473

 

 

13,777

大正九年

2,445

7,395

6,993

14,388

大正十年

2,528

7,313

6,996

14,309

大正十一年

2,929

8,363

7,637

16,000

大正十二年

3,014

8,760

8,087

16,847

大正十三年

3,003

9,106

8,339

17,445

大正十四年

2,989

9,124

8,416

17,540

昭和元年

2,980

9,171

8,346

17,517

昭和二年

3,097

9,614

8,875

18,489

昭和三年

3,108

9,774

9,108

18,882

昭和四年

3,137

9,898

9,253

19,151

昭和五年

3,110

9,797

9,164

18,961

昭和六年

3,145

9,808

9,146

19,054

昭和七年

3,939

12,240

11,412

23,652

昭和八年

3,894

12,113

11,204

23,317

昭和九年

3,965

 

  

23,534

昭和十年

3,932

 

 

23,647

昭和十一年

3,939

 

  

23,930

昭和十二年

3,931

 

 

24,325

昭和十三年

4,109

 

 

25,065

昭和十四年

4,207

 

 

25,218

昭和十五年

4,274

 

 

25,600

昭和十六年

4,334

 

 

26,444

昭和十七年

4,386

 

 

27,494

  依據前表可知,本鎮之人口,每年皆呈現增加之趨勢,亦可看出歷年來皆呈現穩定之成長。
  本鎮於日治時期,產業以茶葉、木材業及煤業為主,根據日本國勢調查所公告之人口概數,本鎮於大正六、九、十四年,以及昭和五、十年這五年所調查之人口概數,顯示以貨物集散為主之三角湧庄,以及以上列三項產業為主之橫溪庄、成福庄,其戶數及人口數皆高於其他庄戶。而此種以產業、貨物集散之地而聚居多數人口之型態,至日治末期已告衰退;光復後,除了三角湧庄(即現今三峽之商業區,包含龍埔、永館二里及鳶山里之一小部份)依舊為人口之集中地外,其餘均已多數外流,而與其他各里呈常態之人口分佈。茲將本鎮於日治時期,各庄所調查之戶數及人口概數列表如下:

  

 

大正六年

大正九年

大正十四年

昭和五年

昭和十年

戶數

人口數

戶數

人口數

戶數

人口數

戶數

人口數

戶數

人口數

三角湧庄

323

1,529

319

1,602

332

1,715

372

1,777

380

1,932

八張庄

129

656

146

685

172

929

198

1,012

212

10,63

中埔庄

112

586

110

580

146

762

169

778

176

810

礁溪庄

127

793

119

802

141

957

163

973

157

1,078

公館後庄

155

949

177

997

195

1,294

204

995

287

1,529

隆恩埔庄

26

147

27

156

114

825

139

878 

134 

863

劉厝埔庄

61

437

61

418

麥子園庄

26

218

26

208

福德坑庄

178

1,145

160

1,087

156

1,104

192

1,235

184

1,202

鳶山庄

52

289

51

173

81

528

104

878

134

863

茅埔庄

40

238

43

258

麻園庄

71

411

71

395

525

3,040

664

3,316

644

3,930

十三添庄

121

695

106

649

大埔庄

205

1,179

220

1,227

山員潭子庄

17

136

15

121

橫溪庄

427

1,373

421

2,346

319

1,916

383

2,115

419

2,135

挖仔庄

32

201

29

197

成福庄

371

1,793

372

1,776

366

1,916

383

2,115

419

2,135

第一節 人 口 第三項 復後本鎮之人口

一、人口數: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三十五年底本鎮人口總數為二六、三四五人,至民國五十五年增為三六、六七二人,至民國八十年底已達六一、六二八人,約四十五年間,人口增加了三萬五千餘人,即原人口之二•三倍;研究此增加趨勢,除反映社會生產事業之猛變及民生之安定所帶來之高自然增加率外,亦由於公共衛生環境之改善,死亡率降低,人口增加率遂有增無減。
  茲將本鎮光復後,歷年來現住戶數、人口數、性別比例及人口密度列表如下:

表一:三峽鎮歷年戶數、人口數一覽表

年 度

戶 數

人  口  數

每  戶平均人口

性別比例女=100

人口密度:每平方km

合 計

三十五

4,090

26,345

13,203

13,143

6.44

100.45

137.6

三十六

4,335

26,757

13,404

13,353

6.17

100.38

139.7

三十七

4,445

27,217

13,708

13,509

6.12

101.47

142.1

三十八

4,572

28,038

14,125

13,913

6.13

101.52

146.4

三十九

4,489

26,551

13,428

13,123

5.91

102.32

138.7

四十

4,658

27,081

13,720

13,361

5.81

102.69

141.4

四十一

4,875

28,075

14,350

13,725

5.76

104.55

146.6

四十二

4,952

28,884

14,822

14,062

5.83

105.40

150.8

四十三

5,029

29,962

15,329

14,633

5.96

104.76

156.5

四十四

5,373

30,899

15,813

15,086

5.75

104.82

161.4

四十五

5,853

32,113

16,698

15,415

5.49

108.32

167.7

四十六

5,936

32,913

16,996

15,917

5.54

106.78

171.9

四十七

5,864

33,706

17,312

16,394

5.75

105.60

176.0

四十八

5,930

34,552

17,788

16,764

5.83

106.11

180.4

四十九

5,961

35,526

18,267

17,259

5.96

105.84

185.5

五十

6,135

36,672

18,912

17,760

5.98

106.49

191.5

五十一

6,245

37,823

19,547

18,276

6.06

106.95

197.5

五十二

6,289

38,573

19,863

18,710

6.13

106.16

201.4

五十三

6,379

39,638

20,368

19,270

6.21

105.70

207.0

五十四

6,509

40,867

21,097

19,770

6.28

106.71

213.4

五十五

6,526

41,483

21,350

20,133

6.36

106.04

216.6

五十六

6,634

42,331

21,846

20,485

6.38

106.64

221.1

五十七

6,753

43,549

22,450

21,099

6.45

106.40

227.4

五十八

6,889

45,191

23,588

21,603

6.56

109.19

236.0

五十九

7,071

46,321

24,190

22,131

6.55

109.30

241.9

六十

7,210

47,170

24,630

22,540

6.54

109.27

246.3

六十一

7,250

47,731

24,984

22,747

6.58

109.83

249.3

六十二

7,351

48,058

25,166

22,892

6.54

109.93

251.0

六十三

7,517

48,334

25,336

22,998

6.43

110.17

252.4

六十四

7,633

49,225

26,246

22,979

6.45

114.22

257.1

六十五

7,736

49,137

26,175

22,962

6.35

114.00

256.6

六十六

7,860

49,319

26,417

22,910

6.27

115.35

257.6

六十七

8,145

49,792

26,867

22,925

6.11

117.20

260.0

六十八

8,360

50,221

27,086

23,135

6.01

117.08

262.3

六十九

8,883

51,335

26,661

23,674

5.78

116.84

268.1

七十

9,318

52,435

28,245

24,190

5.63

116.76

273.8

七十一

9,713

53,606

29,014

24,592

5.52

117.98

280.0

七十二

9,993

54,197

29,295

24,902

5.42

117.64

283.0

七十三

10,162

55,145

29,709

25,436

5.43

116.80

288.0

七十四

10,390

55,397

30,006

25,391

5.33

118.18

289.0

七十五

10,651

55,791

30,179

25,612

5.24

117.83

291.4

七十六

11,074

56,338

30,409

25,929

5.09

117.28

294.2

七十七

11,647

57,123

30,865

26,258

4.90

117.55

298.3

七十八

12,380

58,418

31,480

26,938

4.72

116.86

305.1

七十九

13,007

59,939

32,182

27,757

4.61

115.94

313.0

八十

13,800

61,628

32,923

28,705

4.47

114.69

321.8

二、增減趨勢:

  本鎮人口之增減率,以每十年為一期求其平均,即三十六年至四十年間平均為千分之一六•六,四十一年至五十年間為千分之三○•八○,五十一年至六十年間為千分之二五•五一,六十一年至七十年間為千分之一○•七八,七十一至八十年間為千分之一三•四九。由此數據可看出人口率皆呈降減趨勢,此與台灣省政府衛生處,從民國五十三年開始推行家庭計劃,有著密切的關係。若以民國三十六年之千分之一五•六,相較於七十五年之千分之七•一,即可看出本鎮人口增展率逐年下降之趨勢。而在三十九年及六十五年,人口增展率未增反減,則可看出農業轉型期時之人口變化。
  茲列述本鎮歷年來之人口增展率如下表:

表二:三峽鎮歷年人口增展率一覽表(千分率)

年度類別

36年

37年

38年

39年*

40年

41年

42年

43年

44年

增加人數

412

460

821

(1487)

530

994

809

1,078

937

增  加  率

15.6

17.2

30.2

  

20.0

36.7

28.8

37.3

31.3

 

 

 

 

 

 

 

 

 

 

45年

46年

47年

48年

49年

50年

51年

52年

53年

54年

1,214

800

793

846

974

1,146

1,151

750

1,065

1,229

39.3

24.9

24.1

25.1

28.2

32.3

31.4

19.8

27.6

31.0

 

 

 

 

 

 

 

 

 

 

55年

56年

57年

58年

59年

60年

61年

62年

63年

64年

616

848

1,218

1,642

1,130

849

561

327

276

891

15.1

20.4

28.8

37.7

25.0

18.3

11.9

6.29

5.70

18.4

 

  

 

 

 

 

 

 

 

 

65年

66年

67年

68年

69年

70年

71年

72年

73年

74年

(88)

182

473

429

1,114

1,110

1,171

591

948

252

 

3.70

9.60

8.60

22.2

21.4

22.3

11.0

17.5

4.60

  

 

 

 

 

 

 

 

 

 

75年

76年

77年

78年

79年

 

 

 

 

 

394

547

785

1,295

1,521

  

 

 

  

 

7.10

9.80

13.9

22.7

26.0

 

 

 

 

 

三、人口密度與分布:

  本鎮之人口密度,隨著人口之增加而逐年增大。日治時期於大正九年(1920)每平方公里僅七五人,至昭和十五年(1940)為一三四人,大約增加了一倍。光復後,人口增加迅速,民國四十九年每平方公里為一八六人,六十九年每平方公里已增為二六八人,至民國七十九年每平方里業已達三一三人,八十年為三二二人,較之光復初期之人口密度,大約增加了二倍。
  就人口分佈而言,以八十一年所劃定之社區轄域觀之,本鎮以忠孝社區之人口密度為最高,而以和平及大豹社區為人口密度最小之區域,即商業區人口分佈密,而愈往山區前人口愈少。今分為四區,略述其概要:

(1)最稠密區:為本鎮之商業區域,包括三峽、秀川、永館及八張等四里,合計面積為一•三八平方公里,人口數為九、一七八人,每平方公里之人口密度為六、六五○•七人。

(2)次稠密區:為環繞最稠密區之周緣各里,包括鳶山、龍埔、礁溪、介壽、中正、安溪、溪北及溪東各里。合計面積為一八•七平方公里,人口數為二七、五○四人,每平方公里之人口密度為一、四七○•八人。

(3)較稀地區:分布於次稠密區之外緣,包括中埔、弘道、大埔、嘉添、添福、溪南及成福各里。合計面積為四○•二平方公里,人口數為一六、○二六人,每平方公里之人口密度為三九八•七人。

(4)最稀地區:分布於山區之金圳、五寮、插角、有木、竹崙及安坑等里。合計六里之面積為一三○•四七平方公里,人口數為八、五二八人,則每平方公里之人口密度僅為六五•四人。較最稠密區差約一百倍。

四、戶別人口數:

  本鎮每戶平均人口數均維持於五至六人之間;其中以民國六十一年之六•五八人為最高,而以民國八十年之四•四七人為最低。茲就民國八十一年二月底之本鎮戶籍資料,列述各里之人口數及人口密度如下表:

里別

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人)

里別

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人)

大埔

6,255

534.6

介壽

1,609

1,005.6

鳶山

6,206

1,292.9

溪南

1,574

366.1

龍埔

6,059

1,143.2

五寮

1,488

81.8

永館

5,174

6,467.0

添福

1,312

285.2

嘉添

3,566

625.6

成福

1,274

231.6

中正

3,533

1,859.5

插角

1,262

96.3

溪東

3,248

2,498.5

有木

1,202

29.9

安溪

3,015

3,015.0

弘道

1,201

160.1

八張

2,631

13,155.0

中埔

844

937.8

溪北

2,126

1,417.3

秀川

745

4,138.9

竹崙

2,060

89.6

金圳

717

43.2

安坑

1,799

93.2

三峽

628

3,140.0

礁溪

1,708

1,313.8

61,236

  


五、人口組成 :

  依據年齡層次、性別、籍貫、教育程度、婚姻狀況,以及職業類別,以觀本鎮民之組成,可得下列結果:

(一)年齡:

  依據統計資料顯示,民國三十五年底以五至九歲之人口數最多,其次則為十至十四歲之人口數。兩者之總數佔全鎮人口總數之二八•七%;人口數最少則為七十歲以上,僅佔全鎮總人口數之一•九一%。及至六十年底,則本鎮以零歲至九歲之人口數為主,佔總人口數之二九•九二%;七十歲以上之人口數則僅佔二•○三%。至七十九年底,則以二十至二十九歲之人口數為最多,佔全鎮總人口數之二○•二八%;分析其原因,則六十年底以零歲至九歲之主人口數,至七十九年底,則已長成為二十至二十九歲之年齡,是以七十九年底之主要年齡層次乃為二十至二十九歲之人口群。而七十歲以上之人口數則已佔全鎮總人口數之四•一七%,則以人口之漸次成長,必然老人之增加率亦呈遞增之現象。至於青、壯年期之各年齡層次,則皆呈常態之分佈。茲將本鎮歷年居住人口各年齡層次之統計數量列表於後,以供參考。

三峽鎮歷年居住人口年齡層次統計一覽表

年   度

三十五

四十

五十

六十

七十

七十九

總   計

26,345

27,272

36,672

47,170

52,435

59,939

性別

13,202

13,842

18,912

24,630

28,245

32,182

13,143

13,430

17,760

22,540

24,190

27,757

0歲~4歲

百分比

2,819

4,210

6,855

6,902

5,801

5,436

人 數

10.70

15.44

18.69

14.63

11.06

9.07

5歲~9歲

 

百分比

3,940

3,101

5,885

7,209

5,476

5,798

人 數

14.96

11.37

16.05

15.28

10.44

9.67

10歲~14歲

百分比

3,586

3,655

38.5

6,406

6,089

5,725

人 數

13.61

13.40

10.38

13.58

11.61

9.55

15歲~19歲

 

百分比

3,069

3,099

2,903

5,502

6,410

5,480

人 數

11.65

11.36

7.92

11.66

12.22

9.14

20歲~24歲

百分比

2,256

2,490

2,626

3,652

5,744

6,078

人 數

8.56

9.13

7.16

7.74

10.95

10.14

25歲~29歲

百分比

1,829

1,930

2,753

2,540

4,542

6,078

人 數

6.94

7.08

7.51

5.38

8.66

10.14

30歲~34歲

百分比

1,783

1,534

2,332

2,811

2,835

5,162

人 數

6.77

5.62

6.36

5.96

5.41

8.61

35歲~39歲

百分比

1,354

1,421

1,982

2,495

2,093

4,126

人 數

5.14

5.21

5.40

5.29

3.99

6.88

40歲~44歲

百分比

1,313

1,281

1,614

2,253

2,403

2,449

人 數

4.98

4.70

4.40

4.78

4.58

4.09

45歲~49歲

百分比

1,183

1,224

1,501

1,845

2,272

2,190

人 數

4.49

4.49

4.09

3.91

4.33

3.65

50歲~54歲

百分比

836

1,009

1,320

1,471

2,405

2,309

人 數

3.17

3.70

3.60

3.12

4.59

3.85

55歲~59歲

百分比

669

635

1,088

1,284

2,224

2,351

人 數

2.54

2.33

2.97

2.72

4.24

3.92

60歲~64歲

百分比

673

531

832

1,056

1,564

2,344

人 數

2.55

1.95

2.27

2.24

2.98

3.91

65歲~69歲

百分比

533

478

482

787

1,073

1,912

人 數

2.02

1.75

1.31

1.67

2.05

3.19

70歲以上

百分比

502

503

694

957

1,504

2.501

人 數

1.91

1.84

1.89

2.03

2.87

4.17

(二)教育程度:

  依據統計資料顯示,民國三十五年底以不識字者佔全鎮總人口(滿六歲以上)之五八•三六%,幾佔了五分之三的人口數;而在四十年底則不識字者與小學程度者,各佔四六•九九%及四一•八○%,而其中仍以不識字者為多;及至五○年底,教育程度為小學者,方佔人口數之五四•六四%。可見在九年國民教育未普及之前,本鎮幾乎有一半之居民皆不識字。然經政府之大力宣導及積極輔導下,本鎮之教育程度每年皆呈正成長之趨勢。六十年底教育程度每年皆呈正成長之趨勢。六十年底教育程度為小學者,已佔全鎮人口數之六四•二五%,而不識字者,業已降至二○•三五%。及至七十九年底,全鎮不識字者已降至僅為七•一○%,而這一部份之人口則絕大多數為七十歲以上之老人,其餘則均能就學識字;而鎮內之大專、高中(職)畢業者亦佔全鎮人口數之二七•九二%,兒童之就學率亦幾呈百分之百率,而學童在小學畢業後,亦多能繼續升學就讀,九年國民教育於本鎮業已普及,而十二年國教亦已漸能徹底實踐,國內之教育制度可謂成功矣。
  茲列述全鎮滿六歲以上,居住人口之教育程度統計資料於後:

三峽鎮歷年居住人口教育程度統計一覽表

年 度 

三十五

四十

五十

六十

七十

七十九

總 計

22,373

22,603

28,515

38,819

45,521

53,410

性別

11,169

11,405

14,692

20,332

24,710

28,914

11,204

11,198

13,823

18,487

20,811

24,494

識字

 

研究所

人 數

 

 

 

1

15

51

百分比

 

 

 

 

0.60

0.10

大學

人 數

41

78

72

230

529

1,163

百分比

0.18

0.35

0.25

0.60

1.16

2.18

專科

人 數

 

 

24

303

739

2,743

百分比

 

 

0.08

0.78

1.62

5.14

高中職

人 數

264

295

691

1,771

4,956

10,952

百分比

1.18

1.31

2.42

4.56

10.89

20.50

初中職

人 數

545

642

1,612

2,630

9,777

13,466

百分比

2.44

2.84

5.65

6.78

21.48

25.21

小學

人 數

8,056

9,448

15,581

24,943

23,161

20,019

百分比

36.01

41.80

54.64

64.25

50.89

37.48

自修

人 數

410

1,518

1,016

1,040

1,412

1,223

百分比

1.83

6.72

3.56

2.68

3.10

2.29

不識字

人數

13,057

10,622

9,519

7,901

4,932

3,793

百分比

58.36

46.99

33.38

20.35

10.83

7.10

(三)職業類別:

  依據職業類別以窺探本鎮之居住人口組成率,則於民國五十年之前,本鎮仍以農林業為主要之職業,全鎮滿十五歲以上之有業人口,幾乎佔二分之一強皆以務農為主。民國六十年底,農林業人口率稍降至四七•六二%,而製造業則呈現急速之成長率,然社會結構仍以農業為主。及至七十年底,製造業較六十年底已成長了將近一倍,而農林業人口率僅佔全鎮有業人口之四分之一;七十九年底,製造業已佔全鎮二分之一弱之人口率,而農林業人口率已降至一八•○八%,本鎮雖有廣大之丘陵、山地,亦有農產品之出產,然則社會結構已由以往之農業社會快速轉型為工商發達之科技社會,而人口之就業亦以工商業為主,不再以務農為其主要職業。
  茲將本鎮歷年滿十五歲以上有業人口之職業類別統計資料臚列於後:

年 度 

三十五

四十

五十

六十

七十

七十九

總 計

7,221

8,110

9,806

12,308

16,229

17,798

1,747

653

428

4,087

4,962

10,044

合 計

8,968

8,763

10,234

16,395

21,191

27,842

農林漁牧狩獵業

 

 

人數

3,914

4,689

5,323

5,676

5,112

4,339

1,074

192

55

2,132

306

695

合計

4,988

4,881

5,378

7,808

5,418

5,034

百分比

55.62

55.70

52.55

47.62

25.57

18.08

礦業及井石採數量

人數

188

238

1,012

1,531

988

356

2

14

37

82

71

30

合計

190

252

1,049

1,613

1,059

386

百 分 比

2.12

2.88

10.25

9.84

5.00

1.39

製造業

人數

100

173

534

1,718

3,500

6,207

   

4

70

1,125

3,259

6,017

合計

100

177

604

2,843

6,759

12,224

百 分 比

1.12

2.02

5.90

17.34

31.90

43.90

水電燃氣業

人數

   

 

 

26

39

162

  

 

 

5

10

54

合計

  

  

 

31

49

216

百 分 比

 

 

 

0.19

0.23

0.78

營造業

人數

  

 

 

270

739

945

 

 

 

3

23

103

合計

 

 

 

273

762

1,048

百 分 比

 

 

 

1.67

3.60

3.76

商業

人數

457

527

679

757

1,082

1,529

64

67

75

363

525

1,047

合計

521

594

754

1,120

1,607

2,576

百 分 比

5.81

6.78

7.37

6.83

7.58

9.25

運輸、通信及倉儲業

 

人數

42

50

185

406

683

669

5

6

16

54

84

209

合計

47

56

201

460

767

878

百 分 比

0.53

0.64

1.96

2.81

3.62

3.15

金融、保險、不動產及工商服務

人數

137

177

246

54

120

422

32

40

78

16

74

397

合計

169

217

324

70

194

819

百 分 比

1.88

2.48

3.17

0.43

0.92

2.94

公共行政、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

人數

2,383

2,256

1,827

1,870

3,966

3,169

670

330

97

307

610

1,492

合計

3,053

2,586

1,924

2,177

4,576

4,661

百 分 比

34.04

29.51

18.80

13.28

21.59

16.74

(四)籍貫:
  依據統計資料顯示,民國六十年以前,本鎮居住之人口,絕大部份皆為本省籍人氏,佔全鎮總人口數百分之九十以上;至七十年底,本省籍之人口率雖降至八一•○五%,然仍佔全鎮總人口數之大部。及至七十九年底,由於社會型態由農業轉為工商業,加上鎮內人口外流,本省籍人口率已降至六九•七二%,而由外縣市遷入,以及國軍退除役輔導中心設於鎮內之白雞,使得非本籍人口急劇增加。茲將歷年本鎮居住人口之籍貫統計列述於後:

年 度

三十五

四十

五十

六十

七十

七十九

總計

13,202

13,842

18,912

24,630

28,245

32,182

13,143

13,430

17,760

22,540

24,190

27,757

合  計

26,345

27,272

36,672

47,170

52,435

59,939

本籍人口

人數

11,874

13,407

17,200

21,624

22,080

21,919

11,890

13,110

16,703

20,438

20,420

19,872

合 計

23,764

26,517

33,903

42,062

42,500

41,791

百 分 比

90.20

97.23

92.45

89.17

81.05

69.72

非本籍人口

人數

1,312

183

589

1,324

2,444

5,473

1,242

171

610

1,113

2,326

5,101

合 計

2,554

354

1,199

2,437

4,770

10,574

百 分 比

9.69

2.00

3.27

5.17

9.10

17.64

人數

61

130

1,123

1,682

3,721

4,790

11

80

447

989

1,444

2,784

合 計

72

210

1,571

2,671

5,165

7,574

百 分 比

0.11

0.77

4.28

5.66

9.85

12.64

註:其他省市包含台北市、高雄市及金馬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