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三峽地區鈾異常帶之研究                李榮源

中國文化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志賢、魏稽生 發表日期:73年6月

論文提要內容:   

    此次在台北縣三峽地區採取含鈾露頭岩樣及四個鑽孔岩心內之岩樣計77件,進行地球化學及礦物學之研究,以瞭解鈾元素在該中新世公館凝灰岩及大寮層內之分佈及異常之情形,進而探討與鈾相關的伴生元素分佈變化及其相關性,以便探討構成本區鈾異常的原因、可能鈾源、以及造成鈾的移棲與富集等因素。   

    經研究三峽地區大寮層的砂岩、粉砂岩、頁岩與鈣質集塊岩、及公館凝灰岩層的凝灰岩及角礫凝灰岩之含鈾情形。而由鈾含量分析得知其砂岩及粉砂岩之含鈾量為0.9至1.6ppm;其頁岩之含鈾量平均為2ppm;而其鈣質集塊岩之含鈾量卻高達131.5ppm。此區鈣質集塊岩下盤的凝灰岩之鈾含量卻又降至0.3至6ppm。   

    此研究顯示,三峽區大寮層內之鈣質集塊岩為鈾異常的寄主岩。由此推測鈾與其相關之伴生元素可能來自其下之公館凝灰岩。此區大寮層內含中性至微鹼性的碳酸根離子溶液及局部氧化地下水可能是溶解、攜帶並搬運鈾及其伴生元素的主要溶液。黃鐵礦的強還原作用、與風化作用及碳酸鈣的膠結作用,可能為造成此富集及吸附鈾與其伴生元素的主要因素。   

    由結果顯示鈷、鎳、鉻、鉬、釩、鐵等伴生元素初步被認為是探尋同類型鈾異常帶的重要指標元素。